苏轼从密州转任徐州的时候,也正是这样的清明前后的季节。
那时候的苏轼还不叫苏东坡,还是一个刚过不惑,年富力强,踌躇满志的明星官员。
就在他上一个任期内,密州则是他第一次任正职的地方。地方不大,事又少,就给了他洒脱自如,才情横溢,进行文学创作的绝佳时期。闲的时候可以出密州城打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秋节时感怀一下弟弟苏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有醒来后梦见亡妻的哀伤“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四月,苏轼走马上任,出任徐州知州,成为了当时一个大城市的一把手。也开始进入了他政绩的高光时刻。
苏轼在徐州一共干了23个月,刚到任不久就碰到上游黄河决堤再加上连日的暴雨,徐州城危在旦夕。于是他身先士卒带领百姓抗洪救灾。
洪水过后,又带领民众修筑河堤,在黄河边上修建观察水情的黄楼。
到云龙山上与张山人论道,醉了就在山石上一躺;到燕子楼里追忆关盼盼,醒了就对明月空楼哀叹情伤;到朋友新修缮的亭子里助兴畅饮,尽兴了就挥毫作赋写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到城外送好友去京城殿试,情到深处写下了“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派人寻找煤炭,推进徐州冶铁发展,领导徐州民众进行灾后重建,并且大力推动农业发展。
苏轼在徐州不到两年的时间,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
1079年3月,苏轼从徐州又调任湖州。三个月后,“乌台诗案”爆发,同年十二月底被贬黄州!从此,世上便有了苏东坡,有了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路上的传奇后半生!
所以说,苏轼在密州之前,多为地方副职,没有施展的空间,徐州之后,又没有了给他施政的舞台。
徐州就是苏轼作为地方一把手,在仕途上出政绩最多,干的最出彩的地方。所以,时人称他“苏徐州”!
他为徐州做出了贡献,有情有义的徐州人也没有忘记他,直到一千年后今天,徐州城里还有很多纪念他的景点,他的故事还在徐州的云龙湖上以《彭城风华》情景剧不断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