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很多人到了60岁以后,开始不再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尤其是退休后的老人,白天没了工作的压力,想睡就睡,早上醒来也不再有时间上的要求。
有人可能认为不再有固定的作息,反而可以随心所欲,这样不会对身体造成压力,但实际上,睡前没有规律,往往会让我们的生物钟变得紊乱,从而影响深度睡眠的质量。
我记得曾经接诊过一位60岁左右的退休患者,他几乎每晚都是两三点才上床睡觉。
睡前他常常看手机,刷新闻、看视频,到了晚上才困得睡不着,早上却常常在六七点就醒来,结果白天疲惫不堪,晚上还睡不着。
他一直以为是因为年纪大了,睡不好是“正常的”,直到他来找我咨询,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不规律的作息。
其实,不规律的作息会扰乱体内的生物钟,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正是调节睡眠的关键激素。
研究表明,如果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早晨自然醒来,那么身体就会形成规律的睡眠节律,睡得更深,睡眠质量更好。
而这些健康的作息模式,对于年长者来说,是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避免晚餐过重,睡前尽量少吃或不吃东西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晚餐吃得很晚或者吃得比较丰富,尤其是退休后,晚上待在家里时间多,常常会选择吃一些重口味或高热量的食物。
长此以往,容易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胃肠不适、胃酸倒流等问题,你可能会觉得吃饱了自然能入睡,但实际上,胃肠的消化活动会影响身体的休息,使得深度睡眠难以得到。
我曾有一位年约65岁的退休患者,他有习惯性胃食管反流,睡前总喜欢吃一些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和油炸小吃。
刚开始,他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晚上睡得越来越差,甚至经常被胃酸倒流呛醒,后来,他逐渐意识到,晚餐吃得太重确实影响了睡眠质量。
调整了晚餐的饮食结构,减少了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后,他的睡眠明显改善,晚上也不再那么容易醒来。
科学研究表明,晚餐过重容易导致胃肠道负担加重,影响胃酸分泌和胃的消化功能,甚至可能导致胃部不适,进而影响深度睡眠。
尤其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胃肠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晚上最好避免吃过多、过重的食物,建议睡前两小时尽量避免进食。
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
如今,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手机、电视、电脑,几乎成了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在进入60岁以后,尤其是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睡眠困扰。
长期在睡前使用手机或电视,尤其是蓝光的刺激,容易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入睡的速度和睡眠的深度。
有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每天晚上都习惯看手机,尤其是刷社交媒体,直到眼睛有些疲劳才准备休息,她总觉得,看会手机是放松的方式,可是,入睡却一直不容易。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我建议她改掉晚上使用手机的习惯,试着做一些放松的活动,例如看书或听轻音乐,结果她的睡眠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晚上再也不会醒来好几次,早晨也能自然醒来,精神也更加饱满。
这一点的解释其实很简单,蓝光的刺激会干扰体内的褪黑激素分泌,而褪黑激素是帮助我们入睡的重要激素,尽量避免在睡前1小时内使用电子产品,能让褪黑激素得到有效分泌,促进更加顺畅的入睡。
睡前适当放松
随着年纪增大,很多老年人在晚上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思虑而陷入焦虑状态,有的人担心第二天的事情,有的人因为身体状况或者生活琐事而觉得烦恼。
过度的焦虑或兴奋,会让我们的神经系统过度活跃,进而影响睡眠,尤其是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常见情绪问题往往伴随着睡眠障碍。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退休后由于闲暇时间增多,她每天晚上常常自己一个人坐着反思过去的事情,或者想自己的健康问题,慢慢的就变得越来越焦虑。
焦虑的情绪让她晚上躺在床上无法放松,反而心跳加速,入睡变得更加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建议她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活动,比如深呼吸练习、冥想,或者进行一些舒缓的身体拉伸。
没想到,她的睡眠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焦虑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心理学研究表明,睡前的情绪状态对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时,身体会分泌过量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这将导致入睡更为困难,睡眠质量也会变差。
因此,睡前1小时,最好避免进行激烈的思考或情绪波动,反而应该采取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帮助神经系统得到平复。
老年人面临的睡眠问题,往往并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是由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通过调整一些睡前的细节,改善睡眠的质量,完全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健康、更充实。
睡前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重的晚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学会情绪放松,这些习惯看似简单,却能从根本上改变睡眠质量,让年纪更大的你,睡得更好,身体更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年人睡眠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刘霖.提高睡眠保健意识,重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4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