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大学主页

03

机构队伍

您的位置:首页>>机构队伍>>实验室简介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学校其他优势科技资源而形成的一个研究实体,20113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20149月通过专家验收。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刘吉臻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黄其励院士。
实验室面向我国规模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大需求,聚焦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开展创新性研究,主攻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深入研究规模化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力接入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交互作用机理,建立大时间尺度紧密耦合且具有强随机性的复杂电力系统分析、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体系,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力的科研团队,成为中国新能源电力系统高水平研究人才的聚集地。在国际新能源电力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领域占一席之地,为我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的规模化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重要科技支撑,使实验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电力领域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为适应当前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发电及接入电力系统的重大需求,针对主要涉及的科学问题,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形成了以下重点研究方向:1、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性及多尺度模拟;2、规模化新能源电力变换与传输;3、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
实验室围绕新能源电力系统基础科学问题,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性及多尺度模拟、规模化新能源电力变换与传输、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方面承担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部分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及优势地位。有2项科技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95人,其中研究人员84。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2名、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青年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
本实验室科研用房面积约8000平米,实验室由3个大型的综合实验平台和24个功能实验平台以及公共服务区域组成。综合实验平台包括:源网联合仿真与控制系统平台、电力变换与传输实验平台、发电过程测控新技术实验平台。功能实验平台包括:风电控制系统实验室、风电空气动力学与气象实验室、风电场实验室、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与仿真实验室、先进绝缘测试技术实验室、换流设备破坏机理实验室、交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实验室、功能纳米电绝缘材料实验室、传导电磁干扰实验室、瞬态电磁场实验室、电晕效应实验室、超导电工实验室、电力电子器件特性实验室、高压阀体特性实验室、直流输电控制与仿真实验室等。
实验室与国内多个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实验室先后被评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电网安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普教育基地。   
(2016年12月)
版权所有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您是第 访客